智能制造下半场,软硬一体化的智能工厂方案是王炸!
对于制造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毫无疑问是未来的发展正确方向,但实践起来却充满挑战,成本高昂、技术复杂、信息孤岛、高度依赖技术提供商,大多数企业可能已经感受到类似的困惑。
如果想改变现状,必须打破现有思维,利用创新的商业模式去重构工厂的数智化战略布局。就采用软硬一体化的革新商业模式,致力于颠覆当下的数智化制造模式,其充满前瞻性、创新性的产品理念相信能够为陷入数智化转型困局的企业带来全新的启发。

软硬一体创新商业模式解读
软硬一体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精密制造和柔性夹具技术积累人工智能和工业机器人能力沉淀,其通过自主研发及制造的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工厂管理平台(SCADA)、APS先进排程、MES制造执行系统、WMS智能仓库管理系统,正帮助制造业实现智能化升级和数字化转型。
“软硬一体”即业务兼具硬件与软件的研发制造,既能提供智能工业机器人(硬件终端产品),也能提供工业生产管理及控制软件(软件终端产品)。
其价值在于,一方面通过智能工业机器人能直接触达用户,深入了解用户痛点,同时还可以提供灵活可靠、价格实惠的工厂管理控制软件及平台产品,通过IoT技术将软硬件产品在工业场景中实现虚实融合、数字孪生,最终形成能为用户提供软硬一体的复合优势;另一方面,相比单一的软件或硬件公司,软硬一体的商业模式,可以为用户带来了更大的拓展可能与想象空间。
工业机器人装备,其硬件系统是统一设计并框定于自研的机器人软件系统中,这意味着,用户只需通过云端升级运行在机器人上的软件系统,即可实现机器人的更新迭代。
核心技术,如:机器视觉算法、语音识别算法、资源调度及优化算法、图像处理技术、机器人运动规划及控制技术、机器人核心部件,末端执行器、IoT实时采集及控制等,均可为产品性能的持续提升和业务发展带来正向作用。从更深层次来看,依托核心技术,构建了符合现代科技企业发展的核心范式:软硬一体的商业模式。

软硬一体的商业模式优势显而易见。首先,全局布局下,软硬件可以相互赋能,使机器人的用户获得更出色的体验感;其次,软硬一体的商业模式还可以为合作伙伴提供更多的业务增量,最终为大家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完成软硬一体范式升级,可重塑发展逻辑。
从自动化的发展史来看,自动化产业链玩家的道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机器人本体生产商、夹具生产商这类型的纯硬件制造企业,为市场提供横向的硬件产品阵列,给用户足够多的选择。
二、自动化集成商,采购机器人本体与夹具后集成到基于PLC等硬件系统上进行开发,为不同行业的客户提供非标准化方案。
与这两者不同的是走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在机器人本体及末端执行器等硬件上走垂直整合路线,从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底盘、机械臂、机器人控制器、机器人控制系统、自动化柔性夹具及控制方法上“做深”和“做尖”,带来的好处是机器人高集成度且性价比很高,相信这就是消费者一直所追求的好用不贵的良心产品。
另外一方面,通过自主研发的高指智能工厂管理平台(SCADA)、APS、MES、WMS等系统软件、通过持续研发和迭代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算法,把机器人与工业软件、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实现了软硬一体的系统级矩阵,并与合作伙伴一起深入客户现场,给客户培训、安装部署并提供24x7的专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