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的主要概念及相关知识分享
- 独立需求与相关需求
1965年美国的Joseph A.Qrlicky博士提出了“物料独立需求与相关需求”的学说。
“独立需求”即某一物料的需求与其它物料需求无关,换句话说,一种物料的需求不是任何其它库存物料需求的函数,它的需求量是根据预测得到的,如对成品、服务件(备品及备件等)的需求就是根据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管理人员依据经验,用预测的方法而得出来的,它可以用订货点方法(Order Point Method)来处理。
反之,那些物料的需求与别的物料的需求直接相关,具有函数关系,或者可由其它物料推算而得到,这种物料需求定义为“相关需求”。
- 物料需求计划-MRP
在“物料独立需求与相关需求”的学说提出下, 20世纪60年代MRP在美国出现的,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技术和方法。
MRP是在主生产计划表上何时需要物料来决定订货和生产的,这点,显然从理论上来看,它是比较占有优势的一种方法。
但是,在计算机应用之前,人工得用六至十三个星期计算物料需求量,因此,只能按季度订货,这样的MRP方法不见得比订货点方法优越,然而,应用计算机之后,情况就大大不相同了,计算物料需求量的时间被缩短至一两天,订货周期短,同时订货过程快,可以由每季订货改为每月订货,甚至,一些物料可按周订货,因此,MRP成为人们公认的物料管理方法。
经过了大约十年,人们渐渐感觉到订货必须按主生产计划才能更有效,人们逐渐认识到主生产计划真实代表企业真正能生产的物料才能保证物料需求中计算出有用的需求日期及数量,如果主生产计划表上有许多不可能生产的物料或因为原材料缺乏不能进行制造的物料,MRP就不能有任何作为,然而,根据缺料情况,计算出来的缺料表确定一个实用MRP,因此,也就有了所谓优先计划。
缺料表的生成是基本应用。MRP从主生产计划上了解工厂将要生产什么,然后从物料清单(BOM)查出所要的物料,根据所要的物料检查物料库存量,列出一张缺料表,在制造业里,缺料表才是真正的计划。
人们可以预测未来一年里会有什么物料短缺,显然,主生产计划会有改变,但是,物料需求计划有可能相应改变,解决未来的物料短缺不是等到短缺发生后再进行处理,而是事先要根据MRP的计算而产生一份计划表,这样,在充分保证生产的同时,降低了库存量,从而,压低了库存资金,降低了成本。

它的基本逻辑是:
我们将生产什么?
答:按主生产计划生产
用什么东西生产?
答:根据物料清单
我们具备些什么?
答:库存
我们还需要什么?
答: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
它的基本原理是:
根据需求和预测来确立主生产计划,它提供了物料需求的精确时间与数量,同时,包括生产计划控制的方法。

- 闭环MRP
MRP系统的建立是依据主生产计划,要求主生产计划是在可行的前提之下,这也就意味着在已经考虑了生产能力及采购能力的可能性。即有足够的生产设备和人力来保证生产计划的实现,同时也有足够的运输等采购能力保证原材料,外购件按时按量到货。
在已定的主生产计划的前提下该生产些什么这是属于MRP系统的功能管辖范围,而工厂生产能力有多大,能生产些什么则属于制定主生产计划的范围,对此,MRP系统就显的无能为力了,这就是MRP系统的欠缺的一面。
其次,MRP系统的建立是假设物料采购计划是可行的,即认为有足够地供货能力和运输能力来保证完成物料的采购计划,而实际上,有些物料由于市场紧张造成供货不足或者运输能力紧张而无法按时按量满足物料采购计划的要求,MRP系统的计算结果无法保证结果的真正实现。
因此,用MRP方法计算出来的物料需求的日期有可能因设备和工时的不足而没有能力生产,或者因原材料的供应不足而无法按需求计划生产,要解决以上出现的问题,在实行的MRP系统时,应该预先编制一套生产计划,计算所需生产能力,然后把这个生产能力与实际的生产能力进行比较,发现不平衡时,调整生产能力或生产计划,经过反复人工试算,得到正式的生产计划。
在实现使用MRP系统时,对物料采购计划不能实际完成的部分,也得依靠人工进行调整落实,总之,在MRP系统应用中,需要人工介入较多,此外,MRP系统没有车间作业计划及作业分配,仍然由人工完成,因此,也就不能保证作业的最佳流程和设备的有效利用。
为解决上述矛盾,20世纪80年代,MRP由传统式发展为闭式MRP,它是一个结构完整的生产资源计划及执行控制系统。
它的系统特点:
1、以整体生产计划为系统的基础,主生产计划及生产执行计划生成过程中包括能力需求计划,这样使得物料需求计划成为可行计划。
2、具有车间现场管理,采购等功能,各部分的相关执行结果可立即取得更新且共享。
闭式MRP基本原理(如图示3),它是根据长期生产计划制定短期主生产计划,而这个主生产计划必须经过产能负荷分析才真正可实现,才是可行的,然后再执行物料需求计划和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及控制,这里,有两个含义:一是包括能力需求计划、车间调度和供应商调度;二是反馈关系。在实施系统中,从供应商、车间和计划人员的反馈帮助下实施成功。
根据以上特点,闭式MRP将是一个集计划、执行、反馈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它能对生产中的人力、设备、材料各项资源进行计划与控制,使得生产管理的应变能力增强。
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APICS发表的闭式MRP的模型(如图4)要求闭式MRP必须根据需求建立生产规划,主生产计划的内容是由生产规划而来的,这一计划可以通过多次模拟进行粗能力计划的平衡,有了主生产计划(MPS),库存(INV)状况各物料清单(BOM)就可以进行物料需求的计算,建立物料计划,得到分时间阶段的物料计划。
为了使物料计划可行,通过细能力计划平衡发放订单至车间与采购部门,采购与车间又都与库存有关,无论粗能力计划还是细能力计划都根据物料清单(BOM)与制造工序(Routing)建立的。
需求活动产生了生产规划,生产规划决定了主生产计划MPS,而MPS必须可行,为保证MPS是可行的,需要在物料需求计算之前有一个粗资源平衡过程,建立一个粗能力计划,此过程称作主生产计划(MPS)的模拟。
MPS的模拟过程(图示5)如下:
1、复制一份现有MPS,在此MPS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2、按照MPS内容进行生产能力模拟。
3、查询各工作中心(WorkCenter)生产能力与负荷是否平衡。
4、在不平衡情况下,可以调整模拟MPS。
5、不断地进行生产能力模拟,平衡与调整直至平衡为止,将平衡状况的模拟MPS复制到实际MPS中去,作为正式可行的MPS。
(MPS计划是否可行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物料供应是否充足,这是料能,二是产能是否满足,主要看工厂排期是否有足够的人工/设备的工时和台时来满足生产需要。ERP里面的能力主要是就是工时,其他情况比如设备问题,人工或管理的问题,它们影响能力,但不是能力本身,确保这些因素的均衡和稳定其目的就是提供足够的工时用来排产,这就是涉及到增值作业时间和非增值作业时间的问题,当代管理学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充分减少非增值作业时间,二是在增值作业时间内确保产出的质量。实际上整个ERP跑下来,方方面面的细节优化也就是为了确保料能和产能的稳定和均衡,包括后面的MES,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过程控制和作业调度来让产能最大化的满足生产需求。)
- 能力需求计划-CRP
能力需求计划(Capacity Requirements Planning简称CRP)将生产计划和各种生产资源结合起来进行管理和计划。
CRP的建立一方面能对设备和人力进行充分的利用,另一方面能减少加工等待时间,缩短生产时间,为生产管理人员提供能力与生产的信息。
CRP生产核定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核定各设备组的生产能力。
2、核定小组、工段、车间的生产能力。
3、确定工厂的生产能力。
CRP的计划方法有两种:
1、基于工作负荷累加的无限能力计划。
2、基于优先权分配的工作中心的有限能力计划。
CRP生产能力与负荷的平衡工作:
包括生产能力计算、生产负荷计算、生产能力与生产负荷平衡及做出能力平衡计划。
(找出超负荷的工作中心甚至是工序,分析他们能力不足的原因,解决方案通常只有两个:要么增强能力,要么降低负荷,增强能力就是加班,降低负荷就是计划调度,物料不足的时候有可替代物料,能力不足时候还有可替代的工作中心,假如关键工作中心的设备炸毛了,一是可以从其他订单转计划接收,二是可以转外协,三是在休息日要进行资源维护和检查,最后实在不行也可以采购成品,反正要把交货期量需求满足了,当然这是终极情况,如果说经常出现超出计划外的情况,那么就需要加大安全库存了。通常情况下,库存量越大,用户满意度定然越高,交货更有保证,什么意思,玩的就是库存!反过来,库存量越大,材料成本和保管成本就提高了,资金周转率又下来了,运输的次数少了,运输成本降低了。所以整个ERP就像是无数个指标在互相作用,譬如贯穿整个供应链的批量和批量规则,所有的细节都在调控,以确保任何一个周期内花费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这是根本目的,在ERP里搞所有的事情都是这个目的。譬如搞业务流程重组,说是要提高效率和产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结果损害了一部分利益,直接把业务停了,所以整个ERP运算公式不止于ERP包含那部分,还包括实际的动因指标:人和业务。
ERP包含两个部分:资源管理和需求计划,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没有优良的资源管理体系,所有的需求计划都是空中楼阁,到了执行和落地层,不是这缺一块,就是那少一块,就像一个人的人品一样,今天缺个角,明天裂条缝,后天就崩了。
我们也可以对此进行延伸:企业和个人若想取得发展,必先做好管理工作,以已成的去谋未成的,如果本身就是一团浆糊,蓝图画的再大都是空想,所以需求计划都是建立在合理的资源管理上的。需求计划满足的那一部分同时也纳入资源管理,二者是同步的,形成闭环,即 管理-需求-再管理-再需求。
资源管理是为了巩固和使当前的能力最大化使用和稳定输出,我们浑浑噩噩几十年,从不缺乏机会,也不会缺乏前景,不缺乏创意也不缺乏想法,在计划需求上每个都不缺,那么缺什么?缺自身的管理,要么是没有能力,要么是能力被浪费,要么是能力使用不出来,要么是能力不稳定,经常出现问题,所以其根本在于如何去构建一个自身的管理体系,量化能力指标,清晰的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能做多少?能达到什么程度?
所以说,先做好资源管理,再去做需求计划,再做资源管理,再做需求计划。看一个企业能做多少事,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先看管理水平和管理体系。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个人需要管理的资源有哪些?
时间,精力,体力,脑力,人际关系,人脉,资产,能力(计划/规划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忍耐力,计算能力,职业能力,社交能力,自控力和自我管理意识,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和观念等等)
资源管理一是要保证有这个能力,二是要确保能力能用出来,而且能够稳定输出。一个人生存空间有上限也有下限,普通人譬如我们,上限是能力,下限是忍耐力。纷争是常态,隐居山林的常遇到猛虎野兽,宅着玩游戏的还有网络喷子,你想图个没纷争,不现实!所以一个人要想拓展生存空间,有更多选择,无非就两件事:一是增强能力,二是增强忍耐力。
一些人脾气很坏,但是能力很强,一样也有空间。一些人能力很差,忍耐力很好,也有生存空间。唯独一类人,既没有能力也没忍耐力,生存空间就很小,过去的很多年,不巧我就是这类人,其实要挣脱出来也不难,方向还是这两个。
而能力和忍耐力中间的这部分:就是资源管理。
可以说,资源管理为需求计划提高必要的能力保障。没有资源管理,所说皆是空谈,当然个人的管理体系因人而异,但必有其精打细算的一个方面,譬如女孩子热衷于打扮和热衷于学习是同一件事情,至少有一个方面进行资源管理,其目的都是提高能力:前者提高社交能力,后者提高工作能力,其终极目的都是一样的:去获得计划需求的那一部分。前者获得利益纳入资源管理有足够的资金去购买更优质的产品去增强外观,后者获得利益后纳入资源管理去学更多知识去增强学识。说白了,都是同一件事。
衡量能力的不是道德,是数据,只要在合法的前提下,一切能力皆可纳入资源管理,一个人拥有比较丰富的资源,可能就会在做人上去增强能力,去巴结谄媚富有的亲戚朋友,我们不提倡这个,甚至有些鄙夷,但是不可否认,这也是一种能力。如果一味地否认,也容易陷入狭隘的思维局限中。
总结:构建管理体系,能力有效输出。个人也好,企业也好,看他是否吹牛B,先看其管理水平。先搞好管理,机会自然而然就来了,这是资源聚集的方向:向优势聚拢!
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和困难,任何时候都要具备资源管理的观念和意识,约束和规范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即便做不到,基本的成本观念应该比较容易,记得成本两个字就可以了。
资源管理让人生变得清晰,有什么缺什么清清楚楚,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了如指掌。成本观念则可以获得更好处理方法:无非是换一个选择罢了,沟通可以平衡80%的问题,那么剩下的你需要的做的:就是去考虑如何去创收,如何去获得更多的选择。这个也是主流的价值观念。
这里举两个例子:一是要强迫自己去沟通,不要惧怕麻烦,沟通是改变困境最优的方法,也是最节省成本和利益最大化的方法。明明两句话就可以改变的事情,非要搞得鸡飞狗跳让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和麻烦,这是愚蠢,虽然看起来很有个性,也只能算自我感觉有个性的愚蠢。
二是觉得正确或者合理的事情要去做,要去争取。不拘泥于环境和自身的狭隘。只要是合法的,可以无所不为。什么事都可以做,什么钱都可以挣,什么人都可以谈,前提是有利可图,否则就不要浪费时间了。但是有一点:不要什么话都说。
- 制造资源计划 - MRP II
将MRP的信息共享程度扩大,使生产、销售、采购、财务、工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共享有关数据,组成了一个全企业级生产管理的集成优化模式,它就是制造资源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称作为狭义的MRP,而制造资源计划称作为广义MRP或称为MRPII,它是一个制造业所公认的标准系统。
MRPII是由闭式MRP加上账务的功能所组成的集成系统,它是管理科学、经济学、会计学、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学科及技术综合的产物。
(MRP II 很明显的一点就是角落里的财务二字,将财务管理和成本观念贯穿整个流程,也可以说将资金流和物流合并,同时融入信息流管理流程。这是MRPII的核心理念。从此时开始,财务管理正式成为ERP的核心。说白了,搞的所有业务优化资源调度若干事情,最终不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么,不然搞个锤子?
从搞物料,搞产能到搞钱,因为所有的指标从成本和利润上来看最直接也最明显,体现在财务管理上。我们说的个人或企业资源管理,做了很多优化,结果搞了半天没有实际用处,那还搞个毛啊是吧。如果不能体现在财务数据上,那就是做样子或者搞错了。
这种为了资源管理而资源管理的样子工程有很多,要看就看财务数据,其他都是扯淡,结果导向和利润导向是永恒的评判指标,不要去扯你多辛苦,多不容易,万恶的资本家要是怜悯辛苦和不容易,他们早去跳楼了。资本的大厦向来都是从剩余价值和割韭菜中积累起来的,而实际上,有时候需要这样的样子工程,是为了确保剩余价值能够顺利的压榨下去,韭菜能够继续割,不能都搞醒悟或者都炸毛了,一句化,为了平衡,而不是是非。
7.企业资源计划 -ERP
ERP作为管理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几方面学科综合的产物,而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一个将企业内部所用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与控制以达到最大效益的集成系统,ERP比MRPII内容更为丰富,应用更为广泛,技术更为成熟。
1、功能扩展
ERP是以MRPII功能为核心,但又扩展了MRPII的功能,如:质量管理,产品数据管理,流程作业管理,配方管理,运输管理,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2、应用环境扩展
3、应用方法的扩展
4、应用技术的扩展
ERP软件应具有的功能:
从全企业职能系统角度来看,ERP包括生产、技术、销售、采购、会计(对内成本会计,对外财务)、人事(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OA)这几大块。
从软件大框架角度来看,它包括分销、制造、财务三大块。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谢谢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