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实现更细粒度的管理

智能制造是建立在物联化、数字化基础之上的新的制造范式。如果数字化具有服务于制造的工具革命和服务于管理的决策革命两个目标,那么智能化更偏重于决策革命。
有关数字化的价值,我曾经这样认为:数字化不能一概而论,至少应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管理服务,一类是对设备和制造服务。对管理服务的数字化最终会走向知识自动化和智能化;对设备和生产服务的数字化仅仅是自动化的进化。所以如果把数字化仅仅向无人工厂这个方向上引导,必然过于淡化数字化对管理的价值。而对于企业来说,管理一定是第一重要的,而不是设备。因为设备如何利用是管理以及管理制定的流程决定的,那么数字化最重要的价值是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而不仅仅囿于自动化的范畴。如果不能把这两方面分开,数字化必然越讲越乱。
作为数字化提升的智能化更关注的是数字化的决策价值,也就是说,决策价值是十字花的核心。数字化带来的决策价值不仅仅是决策在效率上的改变,更为关键的是决策粒度上的改变。数字化能够带来更细粒度的管理。特别是在生产中,传统的管理模式,细粒度的管理必然带来成本的增加,但是数字化中由于引入了知识自动化,使得在此基础上的细粒度管理不会带来成本的明显增加,并且能够实现自动化决策和管理。
在数字化实现细粒度管理方案,我认为在制造过程中建立在生产要素的细粒度评估与管理上的按需使能生产要素是一个突破。
数字化会给予细粒度管理多方面的支持,为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说,数字化的决策价值就是智能化,而智能化的本质是决策价值,特别是更细粒度的管理,甚至是决策管理的自动化。
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是建立在数字化转换(Digitization)、数字化升级(Digitalization)基础上, 进一步触及公司核心业务,以新建一种商业模式为目标的高层次转型。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是开发数字化技术及支持能力以新建一个富有活力的数字化商业模式(见图1)。 [1]
数字化转型表明,只有企业对其业务进行系统性、彻底的(或重大和完全的)重新定义——而不仅仅是IT,而是对组织活动、流程、业务模式和员工能力的方方面面进行重新定义的时候,成功才会得以实现。
数字化企业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最基本组成单位。所以,“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核心就是“数字化企业”,全力发展数字化企业是构建中国数字经济底层的最关键步骤。传统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才可能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内核力。如果不能让中国大部分企业快速的实施数字化,仍旧采用传统的低效运营、管理、市场、销售方式,即使拥有了再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这样的企业仍旧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中国的数字经济,只有大部分国内企业都实现了数字化转型,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快速、高效的进行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而形成中国数字化企业的产业集群,是未来中国用数字经济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数字化企业 [4] 的全面解决方案构成
“数字化企业”三大组成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形成“数字化”思维意识,具体涉及管理人员要具有“数字经济”知识和技能学习系统;企业“数字化”改造关联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机制;管理人员“数字化”思维落地的监督和考核系统项。企业构建围绕“数字化”的运营、管理模式,具体包含围绕“数字化”修订的企业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数字化”落地方案和实施计划;构建起企业的数字资产、数字信用和数字商业积分体系三部分内容。企业具备全面“数字化”的高效软、硬件体系,具体涉及企业内部管理增效的“数字化”软、硬件体系;企业外部市场、销售增效的“数字化”软、硬件体系;企业通过数字化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和增强现实、底层技术、周边技术、综合应用技术等某些方面)研发、设计、生产、运营的新产品、服务综合体系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