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六个问题搞不清楚,你还敢上MES系统?
1. 如何评价一个好的数字化制造系统
从两个视角去看数字化系统,好的系统有两个共性:在底层执行层向上看,能解决企业数据管理上的核心痛点;在高层运营层向下看,系统能真正节约管理者的时间,有效支撑到了管理。
两个视角缺一不可,上下挤压,才能出好系统。
在实施性上,有以下三个比较典型的特点:
第一 | 在产业、规模、体量、工艺不同的企业,企业的核心痛点几乎是不一致的。
第二 | 靠系统去管理流程,几乎是行不通的,做好过程管理和流程梳理,即标准化是系统成功的底层基础。
第三 | 工厂管理的核心还是要靠高效的管理者,借助系统,而且非靠系统去主导。仅靠系统去管理,几乎是行不通的的,也更凸显了运营人才和将才很关键,管理出效益。
最终的数字化表达,即数字可视化工作,成体系化的不多,但不成体系化,在对外展示和对内警示上总归少点什么。
数据有效加上美学的UI设计,展现出来符合公司品质和文化的数字运营中心,是关键点,在展示性上,“得体”最重要。
2.如何从运营角度看系统的价值
基于以上基础理解,如何将MES/WMS/ERP等核心数字化系统与运营对接起来,做到系统真正体现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有三个核心结论:
第一 | 靠一张系统自动捞出来“一把手日报”或“管理层日报”,把核心数据从协同起来的系统里直接读取和表达。这一个点上运营的梳理、系统协同、数据公式和定义是三个成功关键。
第二 | 靠“目标管理”的运营策略,倒推系统,捞出每日早会的核心KPI目标数据和日、月趋势,直接无缝对接日常的管理会议,并驱动“过程管理”。
第三 | 数字运营看板或叫数字运营中心的数据表达,纵深和数字意义到底是什么,要深刻思考,必须兼具实用价值和展示性,这个大屏与运营的深层逻辑关系,这一点需要彻底思考透彻。

3.如何定义工厂“数字化运营”?
通过很多年的运营经验和数字化系统的部署经验,我们定义了一个概念,叫“工厂数字化运营”。
“ 工厂数字化运营”是指一种基于工厂数字化系统来进行工厂科学运营管理的方法。
在数字化系统开发阶段,从工厂核心运营管理过程的输入和输出两个维度,对工厂运营实务和管理过程进行梳理、界定、总结,然后完成数字化系统流程的二次梳理,最终完成数字化系统的建设。
在使用阶段,靠数字化系统进行数据收集和数据整理,切实从运营的角度给出有效的信息并直接对接到运营系统中,来指导运营,达到高效敏捷运营的最终目标。

4.市场上MES服务商的分类和特点
在核心的制造过程执行和管理的信息化软件,制造执行系统MES在目前工业市场领域内有以下三大类:
第一类,高标准化的MES系统。这类MES系统服务商通常只对工厂和企业用户收取license费用,或者直接上线部署,整体实施的成本较低。这类MES的特点是适用于制造过程简单的小型企业,只在人员管理、制造报工、质量数据等核心过程有数据收集和处理,并形成标准化程度高的报表和看板;或是聚焦在某一专属的工艺,直接上线。这一类MES的另一个特点是无法进行依据特殊制造过程的定制开发。
第二类,定制化的MES系统。这类MES的服务商通常具备自己已经开发好的标准模块,整个定制开发过程以核心标准化的模块单元为基础,服务商根据工厂的制造特性进行定制开发,在各个维度均满足客户的定制性要求。
第三类,集团性的MES系统。在数字化刚刚在国内开始的阶段,一些大型国际性服务商提供的MES系统基本属于此类,他们的特点是MES有非常坚实稳定的模块,同时根据企业做定制开发和部署,对于制造流程和运营管理的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在最初阶段很适用。
这类MES的核心共性问题有三个:系统的交互性体验不佳,更改优化的成本较高,接口可扩展性不佳。
目前随着国内数字化产业的发展,国内的服务商在开发适合国内制造业和管理思维的MES系统上已经有了很多发展,市场也陆续培育出了一些好的服务商,这一点很可贵。
在选择MES系统服务商上,对于大多数工厂,建议选择“定制化的MES系统”服务商。

5.如何评价一家MES服务商的能力
去评价分析一家MES服务商的能力,除了看他们既有的案例之外,要关注以下三个决定开发成功的关键要素:
第一 | 服务商的核心模块单元是否稳定可靠
第二 | 对客户现场的流程调研是否完全清晰,是否深度理解客户现场的制造流程
第三 | 对客户的运营管理是否完全清晰,是否深度理解了客户的运营管理和业务流程
6.MES上线失败的一些共性问题?
在我们经历过的失败的MES系统,有三个共性原因
第一 | 服务商不了解运营管理,MES系统只完成了“数字化”这一个任务,没有对运营管理起到很大的帮助
第二 | 系统的核心模块基础不牢固,整个系统使用的稳定性不好
第三 | 在核心报表和看板展示上,与客户的实际需求偏差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