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制造企业一定要用MES系统?生产管理者必看
如果说智能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那么信息系统则重塑了企业的生态环境。20年前,一场自上而下的信息化革命在制造行业悄然兴起。
“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找死。”
当年这句浓浓悲壮味的口号,透露着制造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的坚强决心。确实,在接下来的全球化市场供应链格局形成过程中,信息化成为行业竞争的制胜关键。
但是,随着ERP应用的逐渐深入,后端仓储和车间生产断层问题尤为突出,从仓储到车间形成了信息孤岛,工序与工序之间更是数据断层,基本属于管理盲区。

这时,面向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MES系统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对企业而言,MES绝对不是简单的一个管理软件,更是精益生产的软件载体,是促进精益生产落地的有效手段。
如今,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受市场影响越来越大,客户需求多变,交期短,且订单变化大,明显感觉到计划总是跟不上变化,公司只能采取计划加预测的生产方式。
在这种生产模式下,制造业企业需要通过MES系统加强对生产情况的控制,掌握生产在线的实时数据,避免签订不合理合同,避免出现交货期根本无法保证的问题;同时,生产部门也需要通过MES系统及时掌握生产的历史数据与实时数据,快速准确地根据销售合同和生产计划,预测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安排。
更重要的是,需要MES系统实现从满足销售需求、编排生产计划、生产、控制等整个流程的信息畅通,实现企业计划层与生产控制层之间的实时信息交互。面对不断积累的行业竞争,只有MES系统才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工业软件“灵魂” 智能工厂落脚点
MES系统上承公司级的ERP系统,获取计划、资源等数据,并与PLM、PDM等系统集成,获得BOM及工艺等数据;下启底层控制系统,发送派工指令和回收计划执行情况。
毫无疑问,MES系统填补了上层系统上线后产生的信息鸿沟,使企业信息流能够畅通,为制造车间现场带来规范的管理模式。
资源管理效益化
通过与上层设计系统的集成,及时更新生产数据,指导生产现场作业。管理车间各种资源,实现车间资源规范管理,同时作为提供生产排程的重要依据。
生产管理规范化
结合工厂实际生产流程,基于产品数据和车间资源数据,对车间生产计划进行分解,在计划执行前进行有效的能力分析,及时发现瓶颈。在计划执行中,根据生产作业情况,再次对正在执行或后续计划进行调整,获得最优的产能。
生产过程可视化
根据生产计划的指导和现场设备的操控,实现对生产现场的有力监控,跨平台实时展现和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数据。通过数据采集手段,获得计划的执行状态,使计划调度在办公室就能够掌握当前的计划执行。
质量管理可追溯
MES通过采集生产过程中的良品率数据,可快速找到质量问题源头,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提供数据支撑。
打通企业的三级信息流
MES的实施可以覆盖95%的车间管理业务,实现信息流、财务流、控制流的协同,进一步改善生产车间的管理手段,有效填补了上层计划系统和底层控制系统的信息断层,实现了企业三级信息流的通畅。
打造智能车间,实现精益管理
MES系统需要企业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的功能模块和上线的优先顺序。MES用得好,有利于企业从经验管理转为数据管理,帮助企业更好地决策,更敏锐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当然,在不同的制造行业中,MES系统的需求存在差别。企业要上MES,还必须深入了解自身需求点和现处阶段,才能对症下药,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