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半导体厂商如何有效选择MES系统?
在甲方任职的时候,参与过多个MES 相关的项目,几乎大大小小的角色都担任过,经历过成功的项目,也经历过失败的项目。我们认为,一个成功的 MES 项目,最重要的是具备了两大条件:适合的产品和有经验的实施团队。

今天我们来谈谈产品的部分:
为什么我们说适合的产品,而不是“好”的产品?
在MES 项目中,没有所谓好的产品或是坏的产品,能在市面上销售,进入大家考量的产品,基本上具备了一定的水准,这里大家更需要的是”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
什么是“适合”半导体生产的MES产品?
1)平台型的 MES。
◆ 半导体的生产模式不断的精进,管控也越来越严格(从当年入行时的 90nm 到现在的 7nm),如果不是平台型的 MES,根本无法一直把功能和管控加上去。
2)开放式接口的 MES。◆ 简单来说就是每一个画面的动作/按钮的 API 都是开放的,这代表客户或实施厂商可以任意组合想要的动作,这保障了客户未来的可延伸性,能不能快速的做一个画面?用一个按钮或事件完成十个 API 要做的事 ?这是工厂全自动化的基石。
3)不止是基于 MBSE (Model Based System Engineering) 设计的 MES, 而且模型必须考虑到半导体的需求。
◆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没有线体(Line)概念的 MES,虽然是平台型的 MES,但如果基础模型都不支援生产型态,基本上实施商和客户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客制化,甚至未来还有可能会和厂商改进旳模型冲突(这样就会有无法升级的可能)。
4)可以任意加入管控规则的 MES。
◆ 这里需要的是可以在每一个 API 被呼叫的前后执行客制化的规则(简单来说就是代码)。为什么会有这个需求?因为在半导体的管控规则,是很难做到用配置来完成的,很多时候需要写代码。
5)完善文件说明的 MES。
◆ 这是一个很多客户容易轻视的问题,我们的建议是在评估产品的时候,让厂商和客户工程师按手册把系统装起来(不是开发环境,而是生产环境),装不起来的直接出局。当然如果厂商能给你 Docker/K8S 的镜像,请优先考虑,给不出来的说明他们赶不上时代,和买车的道理一样,没理由这个年代依然买 4AT 变速箱的车子。同时一个 MES 有成百上千的接口,到底使用哪一个才是最有效的 ?MES 的API 一般都是经过不停的迭代增加的,例如 TrackIn 相关的就有好几个,到底什么时候要用哪一个,没有文件说明,客户/实施商根本不知道到底要用哪一个(曾经我被总部的人员质疑,客户的性能问题是因为选错了API,我为什么不用效率超好的那一个 API呢?但事实是开发文件连 API 中参数的说明都没有)。有些国外的 MES,厂商坚持不给客户中文说明文件,这样的厂商不符合国情。
6)有行业套件的 MES。
◆ 没有行业套件的 MES 就说明了产品没有足够的沉淀,MES 产品也只是集中在“平台” 的功能,而没有针对行业的特点进行特有的区分和开发。这是有很大风险的。厂商一味的强调可以客制,但是一旦原厂出了套件,客制的部分将会是未来升级的阻碍。客户说我不升级总可以吧?这个前提是你不需要原厂的 Bugfix。
7)有整厂软件系统规划的 MES。
◆ 客户需要的是一个可以搭建所有功能的“平台”,而且还包括了大部分具有基础功能的子系统(例如设备保养,SPC,异常管理,QMS 等)。